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穿之嫡长子第62节(1 / 2)





  弘晖在等出海讲学队伍组建时,也没忘记派人去海南那边接手张瑚的差事,从他得到这么多侍卫为此,一直以来行事都颇为顺风顺水,而这也离不开四爷身份的原因,只要他待在这京中,就是康熙的皇孙,寻常人根本就不敢动他,便是对他心生怨气却也只能忍耐着,或只是出阴招,而海南这次算是他头一回翻跟头。

  这也让弘晖清楚认识到,其实他眼下的顺利,并不全是他自己的手段,很多时候还是收益于原身的身份,而这大清以外的环境仍是不明朗,那些人仍是觊觎着他脚下的这块土地,因为他们还不够强,若是让脚下这片土地强大到让所有国家都不敢冒犯,那张瑚之事就根本不可能会发生。

  弘晖派人送了一笔银子给张瑚的家属,还安排他年幼的弟弟去私塾读书,承诺等他考上秀才功名到时候就会给他安排一个好出路,可即便如此,弘晖心里还是很不好受。

  张瑚跟随他身后这么久,为他办下了不少事,就连这次也是为了守住橡胶开发利用的秘密未曾泄露分毫而被那些人给毒害,可他给出的这些补偿张瑚本人却再也无法亲自享受,只能给他的亲属而已,这对弘晖来说只能勉强算是一个安慰。

  但是他依旧有许多事情要忙活,在讲钢铁厂上交给了康熙以后,山东那边的石油工坊仍然是在他的手底下运营,由弘晖派去的管事在接手。

  与钢铁厂不同,这石油工坊如今仍在开发探索中,石油能开发的项目非常多,可以利用到好些的领域,如今不过是初露头角,燃料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弘晖在之前曾经给康熙递过一个折子,上面大致罗列了这石油将来的开发方向,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的东西便是康熙见了都心中火热,觉得若是将这石油开发好,将来大有可为,故而仍交给弘晖,让他去放手大胆地去干。

  但是这石油的开挖也是受限的,弘晖清楚地知道这些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他这次找到的油井并不深,如今瞧着快要被开采殆尽,他不知道这附近是否还有其他的油田资源,但是目光却瞄向了清朝北方的俄罗斯。

  据他所知,这俄罗斯可算不得老实,尤其是这几年,似乎又开始小动作不断。

  而在几十年前,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在当时索额图与佟国纲与俄罗斯签订了一份《尼布楚条约》,这份条约让俄罗斯占了不少便宜去。

  当时的俄罗斯多次滋扰黑龙江流域,偏偏当时康熙既要平三藩,又要对付台湾的郑氏家族,就连蒙古那边也不安定,对于这俄罗斯当时的侵扰便忍让几分,割让了不少土地给他们。

  如今弘晖就瞅中了这些土地,据他所知,那些被沙俄抢去的地方,可都是好地方啊,底下估计有着不少资源呢。

  第78章 二合一

  这《尼布楚条约》是当初雅克萨之战时签订下来的, 是在康熙二十四年至康熙二十七年,在明末的时候,俄国就多次南下扩张, 多次派遣武力入潜黑龙江一带, 而当时的后金忙于在关外与明政府对战, 根本无暇顾及,这才给了沙俄那边可趁之机。

  雅克萨曾是满人祖先所居之地,从唐至明,官府一直在这里设置关卡派人守护, 而等到清朝入关后, 不仅在此设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与黑龙江将军,甚至还将当地的居民编入到八旗当中, 清廷在这一带开仓设镇,对此地尤为重视, 而沙俄士兵却南下烧杀抢掠, 四处蚕食,这样的行为在顺治年间就接连不断, 等到康熙初年的时候,沙俄趁着康熙政权不稳, 既要平三藩, 又要与郑氏家族较量,更是趁机滋扰生事, 侵入了尼布楚地区。

  但是当时这雅克萨之战清廷是打了胜战的, 正是因为如此, 弘晖心里才更痛惜,明明是他们清廷打赢了,没有派兵对沙俄乘胜追击便罢, 怎么还让他们占了便宜去。

  据说这条约当时是由索额图与佟国纲共同签订的,看似是平等的,但是却没有将尼布楚收回来,甚至连西伯利亚那些原本归属不清的地也全都被俄国占了去。原本沙俄与清廷在西伯利亚这一块地域是没有明确划分的,这也是多年来那里滋扰不断的原因,而《尼布楚条约》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划给了清廷,这差不多就是将西伯利亚原本归属不明的土地都让给了沙俄。

  在弘晖看来,当初负责主要谈判的索额图就是一个外行的人,在清廷取得战胜优势前提下,根本就不该再让沙俄占了这么大便宜,要知道被沙俄占去的那块西伯利亚土地可是将近一千万平方公里,不过弘晖也清楚,索额图能做出这样的让步,也是考虑到当时清廷面临的局势,不仅仅是三藩与台湾问题,还有准噶尔的叛乱,而且西伯利亚一向温度低,大部分地区都是常年零下几十度的样子,不适合人们居住,也不适合农业种植,或许在当时的清廷大部分官员眼里,将这样的土地让给沙俄,从而换来两方的友好往来是很划算的事情。

  弘晖面无表情,但是他却知道那被让出的土地简直就是一块聚宝盆,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后世俄罗斯能成为强国,它简直是功不可没,光是石油资源就至少价值几十万亿,再算上其他资源,那更是不可估量,甚至西伯利亚还与北冰洋相连,若是拿下这块庞大的地域,可谓是拿下一个核心战略点,偏偏这样的好地方,在如今人们看来只是蛮荒之地。

  我们不是没有能力拿下,而是一直看不上,这么一想弘晖就越发心痛了,简直就是心口在滴血,连忙掏出毛笔与折子,情真意切地开始给康熙写起小文章。

  ……

  ……

  乾清宫里,康熙拿着弘晖递上来的折子陷入沉思当中,许久都没作出反应,这让梁九功都有些好奇,弘晖阿哥是又给皇上出什么难题了吗?

  可不是难题嘛,康熙难得叹一口气,原先他还当这石油是好东西,开挖出来后不仅可以用来制蜡烛,当驱车之燃料,甚至还能用来作炼钢之物,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利器,后来才知道这玩意还是有限的,这油田压根就不像水井那样可以自动生成,等用完一块后就要去找下一块。

  康熙在见识过这石油的厉害后,自然是舍不得放弃这么宝贵的资源,等看到弘晖折子上提到当初让给沙俄的那一片土地下更是埋藏着大量的石油,同样心痛不已,甚至还在心里将索额图大骂一顿,不过这家伙早在几年前就被他处置了,让他如今想要发火都找不到人。

  康熙是个要面子的人,尤其是这些年更是越发注重自己的名声,故而对弘晖折子上提到的事情很是犹豫,他当然也想像弘晖那样,将当初让出去的那块地给重新抢回来,只是两方都已经签订了条约,若是无故出战岂不是会让这天下百姓都觉得他是一位穷兵黩武的皇上。

  对于大多数的百姓而言,都是不喜欢战争,一旦开战就意味着他们的亲人要上战场,甚至朝廷为了筹集军资往往也加大征收,而且那些记载到史书里穷兵黩武的帝王往往都会将一个帝国拖垮掉,虽然以朝廷目前国库的库银来看,他们完全可以轻松发动这场战事,但是康熙对此还是忌讳如深。

  对于弘晖递上来的折子他只是暂时收起,而并未做出布措来,对此弘晖并不意外,若是他直接一份折子就能让康熙立马发动对战争,他倒要怀疑起自己的魅力来,这件事只能徐徐图之,他已经派了人去黑龙江一带北部盯着,若是沙俄那边有异动他就能及时采取行动,尽量把握住机会。

  弘晖在将人手派去黑龙江边境后就打算消停一段时间,这几个月来他先是在山东那边开挖石油,后来又忙着炼钢造弩,海南那边还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故,如今他已经找过胤禟,在新式蒸汽商船上安装了那连弩队,不过这连弩手都是康熙亲自挑选的,对此弘晖是半点意见都没有,反正他的目的又不是为自己培养人手,只要这些人到了欧洲那边能发挥作用,他心里就满意了,而康熙手头的资源可比他好多了,由康熙来亲自选人,这连弩队伍的质量比他原先预想的还要厉害。

  等到商船出发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那支精锐的连弩精兵,还有胤祉与乌智、德伍他们选出来的出海讲学队,弘晖在他们出行前,还特地送上了一本讲学纲要。

  既然是出国讲学,那走出去就代表着他们国家的形象,出门在外不仅要注重外在形象,还有说话谈吐都很重要,虽然这些出海讲学的书生们看着几乎都文质彬彬的,但里面不是还夹杂了不少国子监出来的二世祖吗,弘晖亲自给他们上纲上线一番,这些原本还不太乐意的讲学队伍,忽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脸上神色都肃穆起来。

  弘晖阿哥说了,若是他们讲学顺利,日后这世上所有的国家都会高看他们国人一分,甚至还会仰慕他们的文化、特地前来学他们的语言,然后让他们如今所说的汉语成为这世界上最广泛的语言。

  虽然他们并不觉得让那些蛮子们学说自己的语言有什么好的,但是不知怎的,还是被弘晖阿哥的一番话听得浑身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让那些西洋蛮人都见识一番他们这诗书之邦、礼仪之国。

  弘晖不仅仅是对他们的思想做了一番训练,就连出海讲学的内容也做了一个方向规划,其实以国人受到的文化传承与西洋那边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而对于本土的文化,弘晖觉得其中也是有不少糟粕,为了不引起那些海外人士的否定与反感,弘晖挑出来的都是值得传唱的,譬如仁义礼智信那些,还有法家、道家、墨家以及阴阳五行家的一些学说,既然各家学说一向有争议,而如今的清廷对于文化禁锢还是挺严重,那不出走出国门让海外人士也来感受一番。

  在弘晖看来,这些各家学说流传下来的大多都是精髓部分,有着各自哲理,即便是走到海外去,那也是能争光的!

  而这些出海讲学要做的就是文化输出,弘晖让他们准备的不仅仅是这些充满哲理的说教,也有不少娱乐休闲的项目,如今的读书人大多讲究修身养性,不少人都是会一些琴棋书画的,弘晖还让他们准备了不少国乐,若是遇上合适的机会,也可以让他们的传统乐器扬扬名嘛,弘晖如今时常听到一些不错的国乐而大受震撼,一点也不觉得它们哪里输给了西洋乐,等到了后世反而不少国乐乐器失传了。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戏曲小说也被他整理出来,弘晖算过时间,这个时候在欧洲惊才绝艳的莎士比亚已经过世差不多一百年了,但是他的作品仍然广为流传,弘晖让讲学团将汤显祖的作品都整理起来。

  其实对于弘晖的各项提议,这讲学团并不是很理解,在他们看来,既然他们出海是为了讲学,那只要准备好孔孟圣贤的学说便好了,到时候那些西洋蛮人在接触到这些圣贤的著作时必然大受震撼而心向往之,对于他们这么乐观的想法,弘晖不过是一笑而过并没有泼冷水,但是他自己的态度却还是很坚决。

  他说是要这些人出海讲学,但真实目的在于文化输出,这正经的说教哪里比得上娱乐放松让人更快速接受,像是汤显祖写出的那些旖旎哀伤的唱词,便是放到欧洲那边,弘晖也有信心能吸引住一大批曲迷,不过翻译倒是要紧问题。

  令弘晖比较失落的是,如今四大名著只出来了三部,而最让他期待的一部如今还没影,弘晖特地关注了曹家一波,发现那人生坎坷的曹大家如今似乎还没出生,只能再过些年了。

  故而这段时间里,弘晖说是在家消停,但其实待在王府里的时间并不多,而是各处整理典籍,要么就是好听的曲子,然后打包好就殷殷送到出海讲学团手里,让那些原本只是打算随便出去走个过场的书生们都越发紧张重视起来。

  见识到弘晖阿哥这认真慎重的态度,他们对自己原先的想法感到十分羞愧,尤其是在听了弘晖阿哥一番宣讲,瞧着他将这些平时他们都没放在眼里的戏曲、小说当作珍宝一般品鉴一番时,他们更是觉得自己原先的想法实在是浅薄了。

  这哪里只是一首曲子、一本话本子那么简单,这唱的都是人世百态、写的更是忠义侠胆,必须得带到海外去,让那些西洋蛮人都感受感受这里面蕴含的哲理韵味!

  而对于弘晖每日与这些出海讲学团厮混在一起,这京中百官不过是稍微留意了几分后没太当回事,只要这阿哥别再出来在朝中搅合,他们觉得万事大吉,区区一个讲学团还能弄出多大风声,不过是一群不及第的书生罢了。

  而没有弘晖的搞事,这朝中却并不是一番风顺,康熙五十三年冬,康熙前往热河巡幸,他这一次出行同样带了不少儿子,原本是打算将胤禩也打算,但是恰逢十一月赶上了胤禩生母良妃去世三年忌日,为此胤禩特地请旨留在了京中,为了向康熙禀明此事,他特地让人准备了两只鹰,打算交给康熙身旁随侍的太监以禀明未能前去请安之由,但坏就坏在这两只鹰被送到康熙那里时出了事。

  这事传到弘晖耳中已经是几日后了,他听闻他那位八皇叔特地让人寻了两只海东青献给康熙,海东青属于大型猛禽,一向以威猛著称,而对于满人来说,在未入关前他们有游猎海东青的习俗,故而胤禩选择在康熙出巡热河时送上海东青本是不错的一件事,哪里能想到那海东青在运送过程中居然会发生变故,等送到康熙手上时,原本还凶猛神武的鹰反而变成了奄奄一息起来,这简直就是犯了康熙的忌讳。

  如今这京中不少朝臣都明了,他们如今的这位陛下已经上了年龄了,再怎么英明神武的人,终究也会有老去的一年,这可惜眼前的这位帝王他却是不服老,而随着身子越发老弱不堪,就越是无法面对自己在逐渐老去的事实,在康熙看来,胤禩送来两只奄奄一息的海东青,这就是在讽刺自己正在老去,为此而大发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