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185节(1 / 2)





  文哥儿跑回家分了一轮猜灯谜战利品又去找他爹说自己要呼朋唤友种地去的宏伟计划。

  话他都放出去了,可不能别人找来了种子,他这边却失约了。

  王华看了眼他的小胳膊小腿,说道:“你才多大就想着整天往城外跑了?你书都读完了?摊也不摆了?”

  文哥儿道:“当官都有旬休摆摊为什么不能有旬休?”

  “万一有人慕名而来却见不到你岂不是会很失望?”王华说道。

  “我与他们说清楚了,他们自然不会在我休息的时候来。”

  王华睨他一眼说道:“才刚拿到点压岁钱就想方设法花出去你不攒私房钱了?”

  文哥儿道:“又不能纳粟入监了,当然是有多少花多少。”他想到他哥忽悠起他来话一套一套地说,顿时觉得自己也不能讲得太简单麻溜地学着他哥编起冠冕堂皇的瞎话来,“我和豆哥儿他们生在京师出城门的次数一个巴掌都数得清,时间一久只怕会忘记了我们的根本,连五谷都分不清楚。这对得起我们世代躬耕的祖先吗?不应当!”

  王华被文哥儿念得脑壳痛。

  这小子瞎编得还挺有道理的。

  小孩子本来就是爱玩的,只要不是胡搞瞎搞叫他们去田里跑动跑动还挺不错的。

  王华警告道:“你的功课要是落下了你大先生可是会打你手板的。”

  文哥儿道:“绝对不落下!就算出城我也可以在路上背!”

  王华点出最重要的问题:“你的压岁钱经得起你这么花吗?”

  这又是去摆摊又是去租地的他哪里来这么多钱?

  文哥儿只想着先磨到他爹同意来着还来不及想钱够不够。经他爹这么一说,才意识到这问题有多严重。

  可是!

  谁能拒绝一块田的诱惑!

  那可是一块田!

  撒把谷子下去秋天就能变出好多好多谷子!

  世上还有比这更神奇更美妙的事吗!

  文哥儿想到自己还是个孩子立刻眼巴巴地看着他爹左眼写着“想要钱”右眼还是写着“想要钱”。

  这要是在余姚,以王华为官这么多年的财力买块田地还是很轻松的。

  只可惜现在他们在京师。

  明朝有律法明文规定,官员不得在任地购买田宅,要是违规购置,不仅你官没得当了,田宅也会没收充公。

  这也是为了当地百姓的幸福安宁着想,试想一下一个人在某地任职如果可以购置田宅,就算他自己不滥用职权强买强卖或者低价买入,也会有人以各种名目向他投献田地赠送宅邸。

  像李东阳这样在历史上当了十几年阁老乃至于首辅的大官,老来感觉孤苦无依,想到先祖母娘家离京师还算近,还得写信给几个熟人说“我想去你们那边买点地养老”。

  为了表明自己真的需要这些田地,甚至不惜拿出自己多年的老痔疮来卖惨!

  所以王华他们这些京官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在京师购买田宅的。

  他们想换大宅子,得等皇帝赐;他们想在京师有田地,还是得等皇帝赐。

  租田倒是常见,毕竟佃户不就是跟地主租田种地吗?

  只是很少有人像文哥儿这样闲着没事就想租块地来种着玩。

  有钱的根本没这个兴趣,没钱的当佃户纯粹就是为了糊口。

  王华没有和文哥儿细说这些事,而是和文哥儿做了约定,要是文哥儿能写出个章程来,清清楚楚算好要花多少钱,他就照着他算出来的数额给钱。

  文哥儿一听就懂了,他爹是让他做财政预算。

  比起一个铜板都没有的艰难困境,写个财政预算还是很简单的,这还有一整个月的时间呢!

  文哥儿没急着去调查,反而趁着假期广发英雄帖,问谢豆他们有没有兴趣参与这事儿。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种过田,感情肯定更好!

  文哥儿牵头的事,谢豆就没有不参与的。

  他二话不说就表示自己也要参与,并且再次提出要贡献自己所有压岁钱。毕竟他们都是余姚的,平时吃的米差不多,实在找不出什么新鲜粮种。

  对于谢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文哥儿表示十分感动,并让他先把钱揣好作为流动经费。万一他预算算漏了,确实需要点现钱来周转。

  谢豆听得一愣一愣的,既不懂什么预算,也不懂什么流动经费。

  文哥儿就给谢豆讲自己凑李东阳他们身边读过的邸报,上头有记载朝臣上表的奏章,像王恕、刘健他们这些阁老就时不时会上书一道,说建佛寺要花多少多少钱、费多少多少劳力、破坏多少多少民宅,叫皇帝不要这么干!

  算出来的这个数,其实就是预算了!

  只不过他们还这么小,算不了那么大的数目,先从自己身边算起就好。

  比如咱可以算算每天吃东西花多少钱,置办衣裳花多少钱,读书习字又花多少钱!然后做出下个月的财政预算来,看看养活自己每个月费多少钱!

  谢豆听了很有启发,回去后看到样东西就问:“这个多少钱?”

  徐氏听得有些纳闷,还是把价钱告诉他。

  谢豆不单问徐氏,他把家里的人都问了个遍,还一五一十地记在他的小本本上。

  这是文哥儿同款,文哥儿说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咱又不能过目不忘”。后面那句说得有点酸溜溜,不过谢豆听不出来,谢豆只跟着做了方便随身携带的小本本,揣上一根炭笔随时记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