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长宁将军第82节(2 / 2)


  这两件事,束慎徽已提早和他说过,见少帝如此,此刻心中未免顾虑。束慎徽安慰他一番,道无大事,只是临时发现尚未做好相关准备,这才推迟。贤王便也不再多问。分开后,束慎徽径直回到王府。李祥春已在等他,随他入了书房,闭门低声道:“正旦前,敦懿太皇太妃夜探陛下,回来后,独个儿在后殿圣武皇帝神位前口出怨言,还似涉及庄太皇太妃,言辞不敬。”

  “都说了什么?”束慎徽问道。

  老太监将话重复了一遍。

  束慎徽静默着。

  “殿下,陛下宫中,或许也有可探之处。老奴在宫中多年,若是殿下许可,老奴也可……”

  “不必了!”束慎徽阻止道,“你下去吧。”

  李祥春担忧地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最后终于还是什么都没说,躬身应是,退了出去。

  束慎徽独坐书房,直到日影西移,他慢慢起身,走到门外,停在台阶之上,望着北面,久久,身影凝定。

  天和三年的元旦休沐,还没过去一半,到了初六这一日,休假的气氛,便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打破了。

  北狄新皇炽舒送到了议和的消息,称自己吸取前代教训,登基之后,决意休战,愿率狄国和魏缔结友好条约,永不南侵。为表诚意,声称只要得到魏国许可,他便将派遣使者入魏,到长安进行会谈,商议边界,互开榷市。

  这犹如平湖里砸下了一块天外来的巨石,消息很快传开,引发轩然大波。

  初七这日,本无朝会,但不少大臣纷纷闻讯赶赴而来,入了皇宫,求见少帝和摄政王,就此事各抒己见。很快,主和派的声音越来越大,认为大魏想要夺回幽燕,也是出于北方门户安全的考虑。战便是凶,于国于民,诸多不利,何况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北狄主动释放善意,原本的北境雁门也牢不可破,应当观察利用,不可贸然出击。

  持这种观点的大臣,先前只敢私下议论罢了,如今却不一样。回朝的兵部尚书高贺竟站出来带头。有了有分量的领头人,舆论顿时酝酿,继而大作。而如方清等人,原本对这个消息嗤之以鼻,认为是狄人的缓兵之计,但在据理力争之后,发现本是坚定主战派的少帝沉默,最奇怪的是,出了这样的大事,接连两天,摄政王竟也没有露面。

  不但如此,就在昨日,又传出一个消息,禁军将军刘向手下的人和地门司的人发生了冲突,据说是因春赛结下旧怨,刘向的人不服输,将对方打成了重伤。御史已经拟了参折,预备节后立刻参奏刘向。

  刘向和姜家素有渊源,这事满朝皆知。而姜家和摄政王的关系,更是不用说了。

  摄政王当政数年,不群不党,除了他从小亲近的宗亲贤王一脉,即便方清这些近年受他重用的大臣,平日下了朝堂,和他也素无往来。

  唯一刘向,被认为是他的亲信。

  这事若放在平日,绝不算什么大事,最多也就问责一番罢了,但凑巧竟发生在这个关口,看着还有大做文章的趋势,再想到元旦朝会那日少帝的反常举动,方清等人细想,无不后背生凉,面对着日渐高涨的主和论调,催促发兵的声音,未免也就慢慢地小了下来。

  三天后,正月初九,恢复朝会的前一天,入夜,已多日没有露面的束慎徽现了身。

  他入宫,来到御书房前,求见少帝,进去后,就见侄儿不复先前躲闪,朝着自己急急忙忙走来,口中道:“三皇叔!你可来了。你若再不来,我就想去寻你了。大兴那边送来的消息,你应当也知道了吧?这几日虽在休沐,但朝臣无不热烈讨论。高贺上表,论述停战修和。他也是素有战名的大将,我看他说得也颇在理。你看!”他从案头的一堆奏折里飞快地拿了一份表文出来,递上,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

  束慎徽接过,但并未打开,轻轻放在一旁,朝着束戬行了一礼,随即道:“收复北方门户,此为高祖践祚以来的固有国略,为何如今便就出兵,臣先前在奏表里作了详述,传阅百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不但如此,雁门已陈兵待发,士气正高,倘若叫停,军心涣散,将来等到炽舒坐稳位子兴兵南下,到时再被动应对,想要取胜,我大魏恐怕将要付出比现今更高的代价。臣想不出为何要因对方区区一个口舌之好,便放弃这利我之局。”

  束戬勉强继续笑:“可否再行商榷……毕竟,用兵是件大事……”

  “时不待人,战机转瞬即逝。”

  “但是那么多人反对……三皇叔你从前不也教导过我,要广开言路……”束戬又讷讷而言,眼睛左右地看。

  “陛下。”束慎徽唤了他一声。

  “正旦前夜,敦懿太皇太妃见了陛下。陛下态度大变,是否与此有关?”

  束戬一惊,倏然看向他,“你监视我?”

  “陛下元旦日起便一反常态,事必有因。我自小便长于皇宫,又摄政至今,这种事,我若想知道,何须监视?”

  束戬仿佛被针戳破了的皮球,慢慢垂下眼帘,不再作声。

  束慎徽凝视着他。

  “可是敦懿宫受过先帝遗命,命陛下防备,乃至赐死臣?”

  束戬大骇,心一阵狂跳,脸色更是骤变。

  他猛地抬起头,对上了两道目光。

  那目光平静。

  风已起于青萍。他谈论着自己的生和死,却仿佛闲庭信步,无波无浪。

  第88章

  束戬的脸顷刻间涨得血红,不知他怎会一语便说中,如同他当时就在近旁,亲眼看到过那道遗旨似的。他下意识地想要告诉他面前的人,自己不信那些话。退一万步说,就算他当真觊觎自己的皇位,他也绝不会照遗旨说的那样去做。

  是的,他绝对不会。他可以发誓。那道遗旨上的话,甚至令他想起来就感到愤恨。元旦的大朝会上,他在冲动之下拒绝了请辞,就是对那道遗旨的无声的反抗——然而他却发现自己却又没法反抗到底。生平第一次,他觉自己是如此的软弱,他的心里太乱了,仿佛头顶的天,突然破了穹隆,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他和束慎徽对望了片刻,终是狼狈地挪开视线,结结巴巴地否认:“没……没有的事!三皇叔你想多了。她……她只是来看我而已……”

  他说完,只觉心惊肉跳,连手心也捏出了汗,害怕对面的人不肯放过,还要追问下去。侥幸对面的人没再开口了,更没继续追问下去,只那样沉默地望着他。但在这凝目之下,侥幸之感很快也荡然无存。不知是热汗还是冷汗,开始涔涔地从他的额头上不停地往外冒。

  仿佛并没有多久,又仿佛已煎熬了许久,束戬看到他缓缓点了点头:“臣知晓了。臣告退。”说完这一句话,如常那样,恭敬地朝他行了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束慎徽出了御书房,步伐如常那样,不疾不徐,行在黑夜里变作了重重沉影的宫阙之间,最后,回到了文林阁。

  这里本已开始收拾,预备他的搬离,却收拾一半,便停了下来。整座文林阁,此刻也陷入了漆黑如墨的夜色当中,内外不见半点灯火。

  他慢慢地停在了阁前的台阶下,伫立。

  随在他后的张宝疾步入内,呼醒里头已睡去的侍人。几人从睡梦中惊醒,点火亮灯,再随张宝出去迎人,奔出来到了大门外,却见阶前空荡荡,已然不见人影。

  束慎徽来到了太庙。这个点,职掌门匙的值宿官也已睡下,忽被守卫唤醒,急忙起身,趋到近前拜见过后,也不敢多问什么,打开大门。

  他独自走过昏暗的神道,来到庙前,推开了正殿的门。伴着一道沉重的的门枢转动之声,殿门开启。他迈过高高的门槛,进入了这座深旷而神圣的幽殿,来到了供着大魏数位已故君主神位的神坛之前。

  那里,燃了日夜不灭的长明之灯。每到朔、望之日,祭祀奉飨,明灯魂守着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他的兄长。